products

产品分类

新闻中心/ news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Transfluid标准延迟充液腔的液力偶合器

Transfluid标准延迟充液腔的液力偶合器

更新时间:2023-08-11      浏览次数:393

Transfluid标准延迟充液腔的液力偶合器

TRANSFLUID联轴器是一种液力变速器。这个叶轮执行asva离心泵和水轮机。带有泵的输入驱动装置(例如电动机或柴油机发动机)的动能被传递到联接器中的油。这个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迫流过泵的叶片朝向联轴器的外侧。涡轮机吸收动能并产生扭矩始终等于输入扭矩,从而导致输出轴。由于没有机械连接,磨损实际上为零。效率仅受速度差(滑差)的影响在泵和涡轮机之间。滑动对于联轴器的正确操作至关重要。不可能是没有打滑的扭矩传输!从中可以推断出功率损耗如下:在正常条件下(标准负载),滑动可能在1.5%(大功率应用)到6%(小功率应用)。




具有延迟填充的跨流体耦合舱室实现了较低的起动转矩,并且采用了中的标准电路,由于液力耦合器限制了扭矩而导致的充油条件至小于电动机额定转矩的200%。这是可能的将起动转矩进一步限制在额定转矩的160%扭矩,通过减少机油填充:然而,这会产生打滑和工作流体耦合器中的温度升高。技术解决方案是使用液力耦合器具有延迟填充室,通过校准的排放孔。这些外部可调节的阀,尺寸为15CK,可简单调整以改变开始时间。


在静止位置,延迟填充室包含加油,从而减少工作中的有效量电路,并获得扭矩减小,允许电机快速达到稳定的运行速度,就像启动一样无负载。在启动过程中,机油从延迟加注室流向主油箱电路,其量与转速成比例。一旦液力耦合器达到额定速度,所有机油流入主电路,扭矩通过滑动。


对于一个简单的延迟填充室,启动之间的比率并且额定转矩可以达到150%。这一比例可能更高

通过双延迟填充室降低至120%,其包含更高的油量,以便逐渐转移在启动阶段进入主电路。这对于具有低扭矩吸收的非常平稳的启动是理想的,对于具有大惯性值的机械和皮带输送机。延迟填充室的优点越来越多,当要传输的功率增加时更明显。尺寸为11CK的简单腔室可供选择,而尺寸为15CCK的双室。




带延迟充液腔的液力偶合器及性能特点:

TRANSFLUID液力偶合器在标准循环圆和大充液量的情况下限制起动力矩,不超过200%的电机额定力矩。通过减少充液量进一步限制起动力矩是可能的,可使起动力矩不超过电机额定力矩的160%,但这种方法将增大液力偶合器在工作时的转差率及工作温度。


更技术性的解决方法是液力偶合器带延迟充液腔。延迟充液腔通过已标定的节流孔与主循环圆相连,这种外设的可调节阀用于规格15CK以上的液力偶合器,可以简单调节,改变起动时间。在静止状态时,延迟充液腔含有部分油液,从而减少了循环圆中的有效油液量,使传递力矩减小,电机可很快达到稳定转速,恰如空载起动。在起动期间,油液从延迟充液腔流向主循环圆,流量与转速成正比。 


当液力偶合器达到额定转速时,几乎所有的油液都流入主循环圆,液力偶合器在小的转差率下传递力矩。 带标准延迟充液腔的液力偶合器,起动力矩与额定力矩之比可限制到150%;当采用双倍延迟充液腔时,该比值可进一步减小到120%,因双倍延迟充液腔装有更多的油液,在起动期间逐渐流进主循环圆。这种方法对于降低起动力矩,平稳起动是很理想的,典型应用是大惯量机械和带式输送机。随着传动功率的增大,延迟充液腔的优点越来越明显。标准延迟充液腔的液力偶合器从规格11CK以上供货,带双倍延迟充液腔的液力偶合器从规格15CCK以上供货。




北京汉达森机械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欧洲工业产品进口贸易的公司。公司总部于2007年在德国成立,在德国有采购中心及仓库。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德国公司的身份为国内一些贸易商,设备商及终端客户提供产品代购服务。


汉达森采购总部位于德国,拥有采购工程师团队,负责在德国及欧盟其它国家为客户寻找供货商,帮助客户与供货商沟通,实现客户与供货商工程师之间的无缝对接。德国仓库设在德国的物流中心城市法兰克福,每周两次拼箱发货,不但保障了货期, 节约了物流/成/本。


2012年在国内成立了销售公司,目前在国内设有5个销售分公司:北京、郑州、天津、沈阳、西安。


目前在国内共设有两个仓库:北京仓、郑州仓,每周从德国仓库安排2个航班的货物发往国内仓库。同时针对大货重货,可以安排中欧班列到郑州仓,或者安排海运到天津港。


公司简介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CONTACT

办公地址:北京市顺义区旭辉空港中心C-1035

TEL:18501341528

EMAIL:sales6@handelsen.com
扫码微信联系
版权所有©2024 北京汉达森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2013454号-11   sitemap.xml技术支持:智慧城市网   管理登陆